随着电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,我国已进入家电报废高峰期。家电市场调研机构中怡康的统计数字显示,未来家电产品更新换代数量十分庞大。仅在家电领域,我国每年的理论报废量超过5000万台,报废量年均增长20%。预计到“十二五”末期,年报废量将达到1.6亿多台。
大量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,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,而且也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风险。如此大量的废旧电器,其解决主要有两大途径:要么进行无污染报废处理,要么经过拆解处理进入旧货市场再流通。因此,除了规范报废过程之外,对旧货市场的管理尤为重要,因为这其中还关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。
究竟如何才能管理好旧货市场?家电行业协会的人士提出,家电流通首先应当采取定点的方式管理,只有这样,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才有用武之地。而且,长期以来,旧货市场也经历过自然发展的时期,大量的旧货市场顺应市场需求而生。
可是,目前的旧货市场到处都是挖掘机轰鸣,在城市规划的图纸上,旧货市场正日趋边缘化。在北京,一环和二环内基本上已经很难看到大型的旧货市场,而在三环线上的城南旧货市场也于去年拆迁了。
很多人想知道,那些一夜消失的旧货商到底搬往哪里了。虽然,北京也有新的旧货市场规划,但这些地方往往偏远,顾客很少光顾,因此旧货商不愿入驻。城南旧货市场搬迁后,几个在旧货市场从事旧货交易多年的旧货商反映说,许多旧货商找不到点,已经分散到各地,也有一些变成了流动摊点,还有一些则不做这行了。
对于旧货商而言,旧货市场搬迁频繁不利于形成稳定的顾客群,生意难好,其结果是旧家电流通业遭受打击。对于旧货管理来说,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旧货市场将分散的旧货商集中起来,管理就会陷入无从入手的困境,规范旧货流通就会力不从心。长此以往,如果旧货流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,旧货流通“返祖”现象并不是危言耸听的。
旧电器流通也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无论对于转型升级,还是发展循环经济,或者消费者的权益保护,都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一问题。因此,笔者呼吁,在城市功能规划中,应当保留旧货市场应有的地位。